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林婷 孫雨嫻 )2022年12月8日晚,湖南大學法學院首屆新文科研修營開班儀式暨學術論壇以線上方式順利舉行。開班儀式由湖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蔣海松主持,湖南大學法學院學位委員會主任屈茂輝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未來法治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吉豫、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艷東,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王奇才,中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彭中禮教授、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所長黃文旭、本科研修班班主任王聰老師、碩士研修班班主任王中老師以及全體新文科研修營學生成員共同參與開營儀式。
會上先由湖大組織者介紹新文科研修營的背景及具體安排,再由各位校外導師進行針對性評論。各位嘉賓就法學教育如何應對新文科精進行了共同研討。湖南大學法學院JM中心執行主任宋曉慶、湖南大學數字法學研究院秘書長王靜等參與交流。
儀式伊始,湖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蔣海松首先介紹了參加本次儀式的各位嘉賓在新文科領域的探索以及湖大法學院在新文科背景下推進“新法科”建設的成果。法學院直面信息時代大背景,力圖培養“法律+信息技術”復合型法治人才,做好跨學科融合。屈茂輝領銜團隊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全流程智能化審判監督關鍵技術研究》以及首批國家級新文科項目《以信息技術與法律融合為抓手的“新法科”改革與實踐》,此外學院還獲得了《理工經管多領域融合背景下“新法科”建設實踐》(湖南省新文科項目)、《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法學”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省高校教改重點項目)等諸多新文科項目。除了普通的法學教育之外,力圖引導學生能運用信息技術,善于運用智能思維探索與解決法學問題,了解信息技術法律法規、倫理規范和政策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將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融入到法律研究與教育之中,推動法律教學創新。在此背景下,成立了首個新文科研修營,讓學生成為新文科改革的主體。首批共選拔了45名研修營學員,包括23名本科學員及21名碩士學員、1名博士學員,本科學員中還包括來自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湘潭大學的3位外校學員。
隨后,湖南大學法學院學位委員會主任、國家級新文科項目主持人屈茂輝介紹了研修班背景,基于新興學科與法學的融合,傳統文科需要緊跟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新文科研修營主要采取云端方式,跳脫了傳統班級的設置,吸納了更多類型的人才。他指出,新時代的法科生應對兩個問題作出回應“法律的計算問題和計算的法律問題”。
校外導師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未來法治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吉豫對這項新穎的數字時代人才培養探索機制表達了衷心祝賀。她指出,全世界已邁入數字時代,數字化治理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動力。校外導師代表、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艷東教授幽默風趣地指出,學術研究除了學校的支持,更主要是從自身興趣出發。他表示,數字法學隨著名稱的更迭,研究內容也從諸如網絡犯罪、大數據殺熟、平臺監管這一類具體的法律現象到形成數字法學這一學科,再升華至國家層面的數字法治。這也是一個從微觀到宏觀、從具體問題到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從地域問題到全球問題的過程。校外導師代表、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法學學部秘書處辦公室秘書、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王奇才副教授的發言引用了馬克斯·韋伯對“現代性的傳統”的論述,指出創新并不意味否認傳統,而是跨越時空的對照和思考,文科不僅要有平行學科的交叉,也要有跨越時空的交叉,進一步指出法科學生需要養成三種思維,即創新思維、法治思維、系統思維;應培養三種意識,即問題意識、反思意識、合作意識。他提出,元宇宙等新技術在延續數字治理部分議題的同時,也引發了新的治理難題。以法治化方式實施和推進元宇宙治理,應當重視體系性整合、法治主導、合法性思維優先。
中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司法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彭中禮教授認為此次活動順應時代的脈搏,這是湖南法學教育界第一個也可能是全國法學教育界第一個新文科專門的研修營,體現了湖南大學“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值得推廣學習。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所長、慕課《大數據與法律檢索》主講人黃文旭老師結合其多年的大數據檢索課程的教學經驗,簡要介紹了數據、數字與法律相結合的必要性。
校外專家發言完畢后,湖大研習營帶班班主任發言。本科研修班班主任王聰老師認為,在新文科這一熱點背景下,每個人都是新生。作為老師,他們也和學生一同學習、一起成長。碩士研修班班主任王中老師重點談到法律對人工智能規制問題的必要性。他認為,要背靠數據化的大趨勢,更多關注對人工智能的法律規制實現路徑問題,重視國家對這一問題的重視與政策導向。同時,他也指出了人工智能問題的前沿性與難度性所在,各位同學應用心學習,把握寶貴機會,鍛煉能力,從而開闊眼界、加深認知。
隨后,進入學生代表發言階段。本科學生代表李佳檜從高中的理科背景出發,分享了法學與理科的共通點,倡導將信息技術與自己的專業技能相結合,成為“法律+信息技術”的復合型法治人才,為新時代的法治建設添磚加瓦。碩士生代表蔣涵從犯罪的現狀出發,分析了新文科在司法實踐中解決問題的優勢,同時認為法學方法和技能的應用是新文科的基礎,故應努力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才能眺望更高的遠方。博士生代表劉倬全亦從其科研經歷出發,結合所做課題分享寶貴的科研經驗,并表達對此次活動順利舉行的祝愿。外校學生代表、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張芷維則從青年學生角度出發,認為新興領域為青年學生帶來了機遇,我們應予以反饋,為中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作為外校學生,他也表達了對湖南大學法學院的感激之情,并表示將會珍惜此次寶貴的學習機會。
在最后學生問答環節,參會人員踴躍發言提問,老師們一一予以回應并給予大家真切祝愿,強調同學們應積極參與后續活動,在活動中鍛煉自我,獲得新的成長。
一審:李林俊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責編:陳佳婧
來源:湖南法治報